IAHR-APD首页组织机构分会章程新闻报道学术交流国际资讯会员活动《IAHR简讯》联系我们
首页 >> 会员活动
四川大学参积极参与2010年四川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与灾后治理工作
作者: 曹书尤  来源: 四川大学  发布日期: 2010-11-30 
 

    2010年四川省发生了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全省67个市县,580万人受灾。四川大学师生积极投入抗击山洪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抢险救灾与应急治理科学研究,重点参与了四川都江堰市白沙河流域虹口和四川绵竹绵远河流域清平乡的抗灾抢险工作。

    以四川大学水电学院杨兴国副院长为首,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流所黄尔所长,岩土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何昌荣主任等师生8人参与了灾区现场的相关工作。包括:震损河流灾害的科学预警;绵远河流域堰塞湖安全评估与治理咨询设计;白沙河流域堰塞湖安全评估与治理咨询设计;绵竹市汉(汪镇)—清(平乡)生命线抢通工程攻坚段技术指导;绵竹市清平乡特大泥石流灾害应急处置方案咨询;灾后综合治理建议和灾后河道稳定性修复研究等7方面工作。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清平“8.13”特大山洪泥石流河道应急治理实施方案的论证研究,提出了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报告。特别突出的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项目组成员杨兴国副院长先后30余次进入绵远河流域现场察看,对绵远河流域比较了解,2010年8月18日,作为四川省抢险救灾专家组专家,向在抢险现场视察的省委书记刘奇葆等领导建议:“汶川地震为绵远河流域提供了8000余万立方米固体物源,有徐家坝等20座堰塞湖,数十条泥石流沟,上百处滑坡,河道淤积严重,建议下一步为确保绵(竹)-茂(县)公路的运营安全,应进行震损河流流域灾害综合治理”。该建议已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已被列为省委刘奇葆书记指示的四项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已开始清平段论证工作。此外,“5.12”汶川地震后,杨兴国等多次深入白沙河、岷江、绵远河、石亭江、通江、白水河等极重灾区河流察看和勘测。于2010年向国家提出开展《震损河流康复过程观测治理与保护利用研究》的建议书,并一直在开展相关工作。

作为一个灾害案例,图1至图5反映了绵竹县清平镇的部分受灾情况(黄尔摄影)。

图1 2010年“9.18”四川省绵竹市清平镇发生山洪泥石流

图2 清平镇在“汶川地震”灾后援建的新房被泥石流破坏

图3 清平镇水电站被山洪泥石流破坏

图4 绵远河被泥石流掩埋

图5 清平大桥被泥石流堵塞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yd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hina (Mainland) Chapter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17/11/24 14: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