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会员活动 |
Gerhard Jirka 2014年暑期学校体会——IAHR中国水科院学生分会陈昂 |
作者: 陈昂 来源: IAHR中国水科院学生分会 发布日期: 2015-03-26 |
2014年12月,我参加了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Gerhard Jirka暑期学校(GJSS , Gerhard Jirka Summer School),从开始申请奖学金、准备材料到课程学习和结业,都收获了不一样的知识与经历,直到回来后仍然抵挡不住内心的激动,想把这次的经历分享,同时也介绍一下暑期学校,希望今后院里能有更多学生和青年学者参与。 GJSS是IAHR的一项重要活动,由Gerhard Jirka教授发起并推动,将世界上环境流体力学领域内的知名专家、优秀年轻学者和优秀研究生聚集在一起。暑期学校的主要内容一直是理论、实验和应用并举,考虑基本理论、强调工程设计和应用,其目标是通过课堂授课形式,以及自由讨论、学生汇报。使参与者有很多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项目,共同探讨、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建议。1999和2006年GJSS曾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举行,2001年在苏格兰邓迪;2004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2009年在智利圣地亚哥;2012年在瑞士和卢塞恩,2014年在中国香港举行,由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工程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yd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hina)、流体力学组委会、香港分会赞助,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奖学金。 最初通知是从IAHR中国分会得知,IAHR中国分会秘书处每个月都会发送一期简讯给学生分会的成员,同时本次暑期学校还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发出了通知,在收到通知后,我便开始与导师商量最终决定申请奖学金。申请时需要提供详细的简历、2封推荐信、在读期间的成绩单和个人陈述。我在简历中重点介绍了3项内容,分别是发表的文章、参与过的与环境流体力学相关的项目以及社会实践、公益活动。2封推荐信分别请我的导师和IAHR中国分会秘书处的老师撰写,涵盖了专业知识和学术组织活动2个方面的背景。成绩单是在申请时遇到的困难之一,因为需要提交加盖证明的英文成绩单,我院在这方面还显得不太完善,高校中一般可在教务系统直接打印中文或英文成绩单,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系统。本次申请由我将中文成绩单翻译成英文后送交至研究生部审核确认。最终完成了准备材料,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便收到了奖学金通知,然后就确定了行程和交流汇报的内容。 GJSS2014的课程内容涵盖环境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数学描述和实际案例,邀请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多位学者(表 1),具体课程内容见http://www1.ce.ust.hk/gjss2014。除了课堂教授与交流外,本次暑期学校还设置了实地参观,考察了深圳河工程。课程的设置比较紧凑,上课时间是从12月13日至12月20日,每天的安排是3位老师做汇报,每位老师大约3个小时的时间,在17-19日每天下午还有1小时30分钟的学生汇报和自由讨论时间。课上气氛很自由,座位也没有刻意安排,可以自由选择座位,可能旁边坐的就是一位老师,任何时间都是可以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最终能讲完所有的课程,而是为了能针对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深入探讨。本次暑期学校不仅为环境流体力学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次课程中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也都有值得学习的很多优点,除了专业知识的掌握,从本次课程还让我认识到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文化的碰撞。与教授们调侃英语是世界上破碎化最严重的语言,本次课程中除了听到了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更有意思的是印式英语、韩式英语和日式英语同场讨论的情景。 表 1 GJSS 2014教师信息
本次学员总计有43名,来自世界上多个不同的国家,中国大陆有7人参加,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名,清华大学2名,北京大学1名,北京师范大学1名,中山大学2名。除来自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中国香港的学员外,还有来自中国台湾、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新西兰、日本、印度、韩国、突尼斯的学员参与。中国大陆的学生在本次暑期学校的参与中也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在申请人数和奖学金的申请方面都占了较大比例,而香港本地的学生仅有1人申请了奖学金,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意大利的学生没有申请到奖学金。随着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大陆的学生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包括大陆的学者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也是在更多的交流中争取的。在与不同国家学者的交流着,感觉到了与世界的距离,但离世界更近了。
图 1 GJSS 2014学员来源汇总 结合院里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虽然在国内的一些学术活动研究生部都会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在差旅方面也会给与一定支持,如2014年由中国科协举办的全国博士生年会、2014年由武汉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弘禹论坛”。但这种国际的交流是我们比较缺少的,而且学生本身积极性不高,一是可能与高校相比我院学生数量偏少有关,二是许多交流机会都有课题经费的支持,学生自身申请奖学金需要准备许多的材料,因此积极性不高。我是比较支持个人申请的,不仅是因为能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学生时代能够得到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也能够为今后的道路做好铺垫。 通过这次暑期学校,通过在香港几日的游览我还认真思考了其它一些问题。香港许多大学的校友事业有成后会回馈学校,捐助修建一些建筑,还有一些慈善家像邵逸夫也会不断的捐助,回馈社会。我院培养的研究生数量虽少但都在水利水电的各个部门默默地做贡献,在不断加强研究生学术和道德培养的同时,形成培养与回馈的良性循环。往届校友、现在在读和今后招收的学生,在事业有成后能够回馈院里回馈社会,这也就达到了教育培养的目的了。香港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校园面积并不大,但各项配套设备都比较完善,尤其是体育设备,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培养健康体魄。不同区域的发展面临许多不同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GJSS每隔2-3年就会举办,不仅这一项活动,今后许多的国际交流无论是我们的研究生还是青年学者,都应当努力积极的参与,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注:现将此次的 PPT分享,希望能有更多学生和青年学者参与。下载地址如下:http://pan.baidu.com/s/1c0EQLkW,密码:ztxg |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yd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hina (Mainland)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