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8日
一、大会情况
1.1 会议简况 第31届国际水利学大会(IAHR)于2005年9月11日~16日在韩国首都汉城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全世界各国代表约880人,中国有近5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未来的水利工程—机遇与挑战,其中包括有水利信息学、城市与工业水流的管理和安全、水资源中极端事件处理、水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生态水力学、海岸水系统及淡水危机等多个课题,大会论文集中收录了650篇。
9月12日上午大会开幕式由IAHR理事会主席E.Mansard主持并致开幕词,当地组委会主席致词,韩国水利部官员致词。学术活动包括:全体大会2个总报告,4个主题报告会,6个课题的学术论文(分会发言和墙展张贴),JFK肯尼迪学生论文竞赛,6个专题研讨会及2个会前短训班。大会前IAHR理事会召开会议和各专委会会议,会期各地区分会分别举行成员会议,此外还有研究院院长会议、文化之夜和夫人节目、技术展览等。会中有一天的技术考察(两条路线)。会后3条路线的技术旅游参观,实际成行一条。
本届Ippen奖获得者为加拿大Queens大学Dr.A, F. Da Silva。获得荣誉会员称号的有H.kobus(德国)、M.S.Yalin(加拿大)和F.Martinez(西班牙)。
大会于9月16日下午闭幕式前,理事会领导主持召开了会员大会,由执行主席报告了一年来的工作和总部的财政开支情况,会员发展情况等。第32届国际水利学大会将于2007年7月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
1.2 会议主要内容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未来的水利工程—机遇与挑战(Water Engineering for the Futare:Choices and challenges)。
1.2.1 大会总报告
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马来西亚灌排局局长Datuk lr.Hj Keizul Abdullah报告,题目为“More Crop Less drop-Closing the Technology Gap”的。
韩国汉阳大学教授Toe Hoon Yoon报告,题目为“Approaches Toward Bridge pier Scour Protection”。
1.2.2 主题报告
Paul Bates教授(英国Bristol大学)—Hydrautic Modelling in a Data-rich world
Jorg Imberger教授(澳大利亚Western Australia大学)—A practitioners View of Moden
Marcelo Garcia教授(美国Illinois大学)—Hydraulics in the Times of Cholera: the Chicago River, Lake Michigan and Urban Growth
Chin Ted Yang(杨志达)教授(美国California州立大学)—Generalized Sediment Transport Computer Models
1.2.3 学术分会内容
议题A—Hydroinformatics, Hydraulic Modeling, and Data: Competition or integration?(水利信息学与水利学模拟)。按排发言论文90篇,其中中国大陆9篇,中国台湾1篇;
议题B—Urban and industrial Flows-Analysis, Management, and security(城市与工业水流). 按排发言论文44篇,其中中国8篇;
议题C—Protecting and Restoring the Aquatic Environment-water Quality and Habitat challenges(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按排发言论文133篇,其中中国大陆12篇,中国台湾1篇;
议题D—Coping with Extremes in water Resources(水资源极端事件的处理);按排发言论文123篇,其中中国大陆20篇,中国台湾6篇,香港1篇;
议题E—Coastal Development, Dynamics, and Ecosystem Fragility-A Delicate Balance(近海工程,动力学与生态脆弱性研究)。按排发言论文61篇,其中中国7篇;
议题F—Freshwater Crisis-Trends, challenges and Global change(淡水危机-挑战与发展趋势)。按排发言论文28篇,其中中国5篇。
墙展论文安排以上5个议题的论文有55篇,其中中国的论文应有28篇,但中国作者提供墙展的文章不到10篇。
1.2.4 专题研讨会和院长座谈会
原组委会确定了7个研讨会,实际举行6个:
2) 教育与职业开发;
3) 再生新能源—波浪与湖汐;
4) 亚洲大型水利枢纽中的水力学及环境评价,清华大学吴保生参与组织;
5) 河川修复—基本原理、实践及监测;
6) 风险事件处理—由UNESCAP台风委员会组织。;
7) 在变化世界上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改革;
IAHR理事会还召开了研究院院长座谈会,互相交流各研究单位的情况和经验,我国临时选派了四川大学许唯临教授和河海大学张玮教授参加了该会议。
1.2.5 短训班
会前有2个短训班:
Design of Ocean Outfall for Heated Water and Wastewater Discharges由香港大学李行伟教授组织
2. Sediment Transport由B. Westrich (Stuttgart大学)和王兆印教授(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组织
1.2.6 学生论文竞赛
按惯例每届会议都要举行学生(硕士、博士)论文竞赛活动,优胜者获肯尼迪奖。本次会议由多篇学生论文中挑选了16篇参加演讲竞赛。中国四川大学田忠同学的论文“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Stepped Plug Energy Dissipater in Flood Discharge Tunnel”《阶梯式洞塞消能工的水力特性》参加演讲。最后获奖者为英、德、澳的学生。
1.3 IAHR成立70周年纪念会议
在大会期间组织了一个IAHR 70周年纪念大会的活动,并出版了一本专题文集(即水力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22卷的增刊)。文集前言中介绍了自1935年IAHR成立以来的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的经过,各届主席及历届秘书长等简况。在纪念会上还专门介绍了学生分会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学生分会活动最好,经常与各国分会联系,2003年曾组团来中国访问,活动较多,影响较大。许多知名教授都对有关学会活动做了回顾和设想。
1.4 会间技术参观
路线1,清溪川恢复项目:清溪川是位于汉城中心的一条恢复河流,长度6km多,下游通过闸门与汉江相连。汉城市政府投资190亿美元,将原先覆盖河流的两条公路扒除,重新挖掘、治理、恢复出清溪川。河道按照与生态协调原则恢复,取得的效果不错。据介绍,环河附近同比温度下降1.3度,该区域也成为市民休闲游的好去处,(详见附件4)。
西华潮汐电站和西华(shiwa)湖湿地项目:西华湖原为淡水湖,周边有两个城市的工厂及生活污水,污染物质入湖量很大,严重污染湖泊水质。后来在污染物各主要入湖口湿地区域,种植芦苇,设计的人工生物群落栖息地,对污水进行生态治理,有效降低污染物浓度,使湖泊水质明显改善,保留了自然美景并具有动植物群落。西华潮汐电站离汉城25km,2005年开工,建设期54个月,计划2009年建成,其主要功能为通过海、淡水交换改善西华湖水质和发电,由10台2.54万kw机组。电站建成后每天运行2次,每次5.5小时,最大潮差8m以上,电站工作水头5m。韩国计划在西海岸建10个潮汐电站,有5个完成规划,其中西华在建。
路线2,Chungju多目标大坝。
1.5 第32届IAHR大会的准备
第32届IAHR大会将于2007年7月1~6日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会议组委会主席:Giampaolo Di Silvio教授。会议议题:Humemizing the Demards of art and Nature in Hydraulics。下设四个议题,多个专题研讨会,其中有一个专为水中城市水利学的讨论会,由于威尼斯是水中城市,他们希望中国(苏州)也能参加筹划该研讨会。
二、中国代表的活动
2.1 中国参会代表 中国大陆约53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河海、中国水科院、清华、川大、武大、西安理工大、大工、长沙交通大学、南开、浙江河口所等),香港代表12位,台湾代表10位。(韩国374,日本120,美国30,德国20)。
2.2主要活动
2.2.1 参加IAHR理事会
李桂芬以理事会成员身份参加了IAHR理事会,讨论有关IAHR各项重大事项,包括:IAHR2005~2009战略计划;本届获奖的名单和人选;IAHR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IAHR理事会成员换届问题;第32届IAHR年会的组织及议题;第33届IAHR大会(2009年8月,加拿大温哥华)的承办国等(详见附件1)。
2.2.2 专委会工作会议
郭军参加水工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改选了专委会主席和秘书、决定“水工水力学国际研讨会”将于2006年10月9~14日在委内瑞拉的Guayana召开,该会议将与IAHR拉丁美洲地区分会相结合,会议内容涉及了水工水力学的方方面面,会议秘书处Email: Symposium-iahr@edelca.com.ve 。会议上,郭军委员简要介绍了中国近年来水工水力学围绕的诸多大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得到了蓬勃发展,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和运行经验,近年来特别关注水工建筑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系问题。专委会通过2008年在中国召开IAHR水工水力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有些中国代表虽不是专委会委员,利用提前一天到会的时间,参加了部分专委会会议。我国专家夏军参与主持水资源管理专委会会议,李翀等也参加了会议,该领域知名专家交流了水资源管理中的前沿与未来挑战性问题,概括而言,大的研究方向大致有如下五种:①尺度问题;②影响因子问题;③气候改变情景下的水循环与水利用的动态过程;④流域的水量、水质、生态系统与发展协调问题;⑤水资源管理规划中的新见解与方法。整体来看,水资源管理更侧重从全球水循环,以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自然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
2.2.3 IAHR-APD执委会会议和论坛
王连祥作为IAHR-APD秘书长组织了IAHR-APD执委会会议和APD会员论坛,APD委员王兆印参加执委会会议和APD会员论坛,讨论了2006年在印度Chingnai举行15届IAHR-APD大会,执委会会议决定16届IAHR-APD大会定于2008年在中国南京举行,由河海大学举办;还同意世界泥沙研究协会(WASER)和IAHR亚太分会于2006年组织面向世界和亚太地区考察活动,初定明年参观路线西安—壶口瀑布—黄土高原—三门峡—小浪底(调洪冲沙)。不少中国代表参加了APD会员论坛,讨论了本地区水利学界活动与交流。
2.2.4 会前短训班
会前短训班清华大学王兆印、吴宝生教授受大会组委会的委托,组织了题为“Sediment Transport”的短期培训班。为期2天,学员37人(祥见附件3)。
2.2.5 论文发言与展示
参会的中国代表大多数在学术分会及专题研讨会上上发表或在墙展张贴了论文。参会代表都有不少收获与体会(详见附件2)。
2.2.6专题研讨会
清华大学吴宝生教授受大会组委会的委托,组织了题为 “Hydraulic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Large Asian Water Projects”的专题讨论会(祥见附件3)。
浙江河口所耿兆铨在专题3“再生新能源—波浪与潮汐”发言(中国的潮能研发现状和展望)。
2.2.7 参观韩国水资源公社
在第31届国际水利工程与研究协会(IAHR)大会会议期间,受韩国水资源公社水资源研究院(Korean Institute of Water and Environment, KOWACO)金祐求院长的邀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武汉大学、浙科所等一行16人及荷兰4位专家于2005年9月13日,参观了韩国水资源公社本部及其相关设施(祥见附件5)。
2.2.8 其他
四川大学的许唯临和 河海大学的张玮教授参加了理事会召开了一个院长座谈会,该会议由各研究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互相交流各研究单位的情况和经验。
学生论文竞赛讲演?肯尼迪学生论文竞赛, 12个国家的18篇论文进入了最后的论文竞赛,四川大学田忠同学参加了学生论文竞赛讲演,题目为“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Stepped Plug Energy Dissipater in Flood Discharge Tunnel”《阶梯式洞塞消能工的水力特性》。
中国代表见面会9月13日晚会余时间从国内各地到韩国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开了一个见面会,互相介绍、交流情况与信息,约有25位赶来聚会。3 王兆印当选为IAHR下届理事会成员 中国水科院教授李桂芬在IAHR理事会任期(4年)已满,国际泥砂与培训研究中心王兆印教授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成员,香港大学李行伟教授同时当选。
本届理事会成员名单如下:
主 席:E.P.D Mansard(加拿大)
副主席:N. Tamai(日本)、E. Varas(智利)、G. Jirka(德国)
秘书长:Ramon M. Gutierrez Serret(西班牙)
委 员:Peter Goodwin(美国)、W. Hager(瑞士)、Peter Bakonyi(匈牙利)、
Zhaoyin Wang(中国)、Farhad Yazdandoos(伊朗)、Authur Mynett(荷兰)、
Joseph Lee(中国香港)、Massimo Greco(意大利)
三、体会与建议
本次大会是中国代表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是第二大外国代表团。我国的中青年学者参加会议之后,有很深的感触。他们表示,短短7天的会议,对国际水力学方面的一些发展与前沿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一些新的学科与方向有一些接触与了解,如生态水力学、3S技术在水力学、水文学中的应用等。国际会议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会议文章的水平比起专业的学术期刊来说,有一定的差距,但会议提供一些了解当前各国科学家正在进行或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的机会,参会让我们获取了国际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内容,能扣上世界潮流的脉搏,了解了水利学科的一些发展趋势。同国外学者交流了研究的方法与思路,认识到我们所具有的一些优势和差距,为以后的前进方向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我国学者的学术水平不低,但向外宣传甚少,与国际同行交往不够,以后应多参加这类会议。此外,我们还感到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地位及政治地位的提高,这次我国有两个教授被选为IAHR理事会成员(王兆印及李行为),这是历史上所没有的。我们中国会员也在不断受到国际上同行的重视,过去我们想方设法进入各专委会工作,要做很多努力,这次各专委会主动找我们,要求我们多参加专委会工作。
我们认为还是有许多不足,有待于不断努力。
有意识培养和造就一些承担大会主题报告的世界一流学者,有计划的培养参加专委会工作的和担任分会主席的人员。
鼓励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参加系列学术会议,写好论文。如果本人不能参会,可提前做好讲演稿,请熟悉相关专业的参会代表带为宣读,提高论文发言率;发言人应在国内作好充分准备;重视墙展论文,做好展板;参会代表增强会内外活动能力,有的放矢地加强交流效果。
中国大陆学生参加论文竞赛不多,且从未获过奖。各大学导师需有目标地培养参赛论文,帮助他们提高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争取下届大会有我国学生获肯尼迪学生论文奖。
积极鼓励和帮助国内学者向国际水力学研究杂志投稿。定向培养能够夺取国际论文奖(如Ippen奖)的作者。
参加本报告编写的有:李桂芬、王兆印、郭军、王义成、耿兆铨、吴保生、游进军、李冲、李昌志和王连祥等,王连祥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