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报道 |
水工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
作者: 来源: IAHR中国分会秘书处 发布日期: 2010-09-21 |
由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提议,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水工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技术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9月13日至15日在南京召开。 在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教授出席会议并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试验方法与测试仪器专业委员会主席、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授Colin D. Rennie,中国水利学会秘书长李赞堂,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尚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主席台就座的嘉宾 大会会场 张建云院士致辞 代表合影 开幕式后,渥太华大学Colin D. Rennie教授作了“桥梁水道水力学模型与测试设备研究进展”、四川大学校长助理许唯临教授作了“高拱坝泄洪试验研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云教授作了“均质土坝溃坝原型试验技术研究”、瑞士洛桑生态与环境科学中心Blanckaert Koen研究员作了“生态-水力-河流形态演变的耦合研究——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香港大学副校长李行伟教授作了“香港大坑东城市洪水控制规划:模型试验与原型观测”的大会主旨报告。五位学者就水力学实验研究在水道航运、高坝泄洪、溃坝研究、河流生态、城市洪水控制等不同方向的研究进展、案例研究作了精彩报告。 本次会议的主旨为:物理模型试验与原型观测技术在水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角色。本次会议的议题主要有物理模型试验新技术、原型观测新技术、测量仪器与设备、复合模型(物模+数模)技术等。会议收到研究论文150余篇,录用122篇。参会代表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共130余人。会议除设置5场主旨报告以外,根据会议议题设置8场分会场报告,共有56个报告在各分会场交流。参会代表就物理模型试验在水坝工程、生态环境、河流治理、海岸港口治理、内河航运、水电工程等领域,在试验方法、试验设备、物理模型与数值模型耦合原型观测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必将有力地推进水工模型试验技术和原型观测技术的发展。 9月15日,在会议闭幕式上,IAHR副主席、香港大学李行伟教授作了大会总结发言,对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并对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组织工作表示感谢。 会议期间还开展了物理模型试验设备展览,并组织参会代表参观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铁心桥水科学实验中心。 作为中国最早开展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的单位之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1935年就开展了“导淮入海水道杨庄活动坝模型试验”研究。经过70多年的发展历程,水工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技术已经成为解决水利工程技术难题的重要手段,研究手段也从单一的模型试验,转向以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及原型观测等多种技术交叉综合研究手段,研究内容也从单纯的水利工程水力学问题,拓展到防洪工程、水资源利用、河道整治、环境工程、海岸工程等相关工程技术及基本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在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和检验。举办此次会议,将有利于总结交流水工模型试验技术与原型观测技术,展示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本领域研究水平。 IAHR副主席、香港大学副校长李行伟教授代表IAHR在闭幕式上讲话 会议技术展览现场 会议代表参观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铁心桥试验基地 |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yd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hina (Mainland)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