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报道 |
清华大学王兆印教授荣获美国ASCE2011年度爱因斯坦奖 |
作者: 刘成 来源: IAHR中国分会秘书处 发布日期: 2011-03-24 |
日前,收到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爱因斯坦奖励委员会通知,清华大学王兆印教授荣获2011年度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该奖项主要是奖励王兆印教授“在高含沙水流、泥石流、植被侵蚀动力学、河流生态与恢复、以及河流综合流域管理等方面认识的特殊贡献”,特别是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在中国及全球复杂环境侵蚀和泥沙问题的明显进展。 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于1988年由美国土木工程协会设立。主要奖励那些在侵蚀控制、泥沙以及水道开发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者。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20位专家获奖,包括美籍华裔学者沈学汶、杨志达、王书益等。本次奖励是首位大陆籍华人获此殊荣。 王兆印教授是我国首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任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泥沙研究学会副主席、IAHR中国分会执委会顾问委员、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主编等职。他长期从事泥沙运动规律和江河治理方面的科研工作,在高含沙水流和泥石流研究中,建立了包括伪一相高含沙水流、紊流型两相高含沙水流、层移质运动及泥石流运动的高含沙水流运动理论体系,提出了泥沙自起动到高含沙水流运动极限情况的统一模式。在河流生态和河流综合管理研究中,创立了植被-侵蚀动力学。近年来,王兆印教授致力于河流水生态和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和山区河流尼克点的发育和阶梯-深潭系统的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他特别重视实地考察和野外试验。2009年,他的研究团队在四川震区清平乡文家沟巨型滑坡体泥石流冲沟里采用人工阶梯-深潭系统消能防治泥石流,效果良好,在泥石流防治技术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著名科学家,是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爱因斯坦第一个提出了床沙质和冲泻质的概念,首先把阻力和泥沙运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根据河流实测资料提出了确定沙波阻力的计算方法,还建立了包括推移质和悬移质在内的床沙质挟沙能力关系。我国著名水利泥沙专家钱宁先生师从爱因斯坦,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共同提出的动床泥沙模拟试验方法被称作“爱因斯坦—钱宁方法”。王兆印教授是钱宁先生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 (IAHR中国分会执委会委员 刘成报道2011-3-24) |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yd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hina (Mainland)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