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HR-APD首页组织机构分会章程新闻报道学术交流国际资讯会员活动《IAHR简讯》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报道
指点江河 弘禹兴国—2011全国水利专业研究生弘禹论坛在武汉大学成功召开
作者: 武汉大学学生分会  来源: IAHR中国分会秘书处  发布日期: 2011-04-27 
 

“2011全国水利专业研究生弘禹论坛”于2011年4月15日-16日在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指点江河,弘禹兴国”,由IAHR(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中国分会发起,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IAHR武汉大学学生分会联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会承办。本次论坛邀请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1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水利专业的优秀研究生共襄盛举,就水文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农田水利、水工结构及岩土工程等四个学科的相关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论坛共分为水文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农田水利和水工结构及岩土工程四个分会场,由不同方向的研究生代表就所研究的课题进行汇报。分会场报告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在分会场讨论中,研究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方向参与讨论,使学术交流更加深入有效。

1 水文水资源分会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水文学及水资源分会场在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教16楼会议室举行,与会代表在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及水文模拟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作相关的学术报告。

http://www.gs.whu.edu.cn/upfiles/2011416155111650.jpg

南京水科院王小军博士汇报资料照片

本次水文水资源分会场的论坛报告呈现出以下特点:

(1)备受关注的三峡工程成为本次分会场讨论的焦点,代表们就三峡地区的水文气象耦合模拟、三峡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三峡-清江水库群联合调度、三峡蓄水引起的水库上游水华现象展开讨论,达到了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服务于重大水利工程的目的;

(2)水文分会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如传统的水文测报算、系统理论、遥感信息、数字高程模及GIS信息、气象、和生态学等方面,真正实现了多学科交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3)本次论坛涉及的诸多模型,水文模型如VIC模型、新安江模型、TOPmodel模型、HBV模型等,水资源调配模型如WACM模型,体现了水文研究的多样性。

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分会场——理论联系实际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分会场设在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水楼323会议室,整个分会场的报告中,代表们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际,从水工模型到数值模拟,从室内研究到现场调查,报告内容极其广泛,涉及到水沙两相流、汶川地震灾区调研、水工闸门、浮力射流、水电站分层取水、基坑渗水、生态河岸以及溃坝水流。

http://www.gs.whu.edu.cn/upfiles/2011416155111695.jpg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分会场参会代表在进行PPT演示

清华大学陈鑫博士围绕往复流作用下渦动沙纹的两相紊流数值模型展开讨论;四川大学的张婧博士三次深入汶川地震灾区考察,简要总结了汶川大地震后,四川重灾区堰塞坝和滑坡体的分布特征,天津大学韩云鹏硕士以糯扎渡水电站多层进水口叠梁门方案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电站进水口处的水力学特性和进水口的下泄水温……从不同代表的报告中,听众得以了解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 农田水利分会场——新技术新理论的研究成为热点

农水分会场位于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水楼307会议室,在汇报中,代表们展示了他们在农田水利专业领域内对新技术与新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和进展。

http://www.gs.whu.edu.cn/upfiles/2011416155111472.jpg

武汉大学郭旭宁博士在进行“水库群调水供水规则的二层规划模型研究”的报告

其中,来自清华大学的冯景泽博士进行了常用遥感蒸散发模型干湿限的重新定义及数值模拟研究的介绍,他提出的模型对干湿限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很好的模拟出了合理的干湿限,为正确计算地气温差并进一步计算蒸发强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来自武汉大学的查元源介绍了基于ROSS方法的饱和-非饱和水流运动有限体积数值模型,他使用ROSS方法建立的三维渗流模型,与MODFLOW、HYDRUD3D等方法比较,在计算效率、计算精度、计算时间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其他几位代表的报告也富有新意,引起了观众的热烈讨论。

从报告的内容上看,在被视为传统领域的农田水利专业方面,遥感以及各种数理模型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

4 水工结构及岩土工程分会场——服务工程实际

水工结构及岩土工程分会场位于水利水电学院行政楼二楼会议室,讨论的代表有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代表汇报的内容紧紧联系工程实际问题,具有鲜明的实用特色。

http://www.gs.whu.edu.cn/upfiles/2011416155111676.jpg

武汉大学张雨霆博士做了题为“大型地下洞室群地震响应的优化分析方法”的报告,他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动力计算时域优化;利用动力自模型法对动力计算空间尺度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动力计算空间尺寸优化进行了延伸。清华大学博士冷旷代做了题为“高拱坝坝肩结构抗震稳定与加固”的报告。武汉大学胡冉博士向大家讲述了“降雨入渗下边坡固-液-气三相耦合模型及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使本次论坛达到了高潮。此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谭东岳硕士和武汉大学李万硕士分别向大家做了题为“复杂初始应力状态下黄土动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和“泄水锥形式对混流式水轮机压力脉动的影响分析”的报告。武汉大学博士后何吉以“裂隙岩体等效渗透/力学特性的数值试验系统”为题向大家介绍了他的研究内容。到会人员以代表报告为契机,对报告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使本次论坛会议在科学严谨中不乏生动形象。

本次大会为大家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各大水利院校的研究生作为新一代的水利事业的接班人,对未来中国水利建设和水问题的解决责无旁贷。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组织本次论坛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全国水利院校研究生打造一个属于研究生自己的专业学术交流平台,锻炼研究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同时也为各种学术理论思想以及学术灵感提供一个展示的机遇,引导研究生深入钻研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进而培养出能够为中国水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高质量水利人才。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yd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hina (Mainland) Chapter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17/11/24 14:36:11